印花稅轉變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,本文先分析首兩階段:
第一階段:
本地樓價於2008年金融海嘯急跌後,環球央行實施QE (Quantitative Easing) 量化寬鬆大量印鈔救市,導致2010年的樓價快速升逾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水平,少做少錯的曾蔭權政府在面對民怨急升的政治環境下,於2010年11月20日針對炒家的投機性買賣行為,推出Special Stamp Duty (SSD) 額外印花稅,藉以打擊樓市的投機炒賣行為。
當時社會普遍認為樓價是因為炒家炒賣及囤積居奇而急升,導致樓價偏離一般香港居民的購買力,政府既要控制樓價上升速度,又要保護香港作為自由市場的功能,故推出SSD希望趕絕炒家短期炒賣行為,增加他們的買賣成本從而達到寓禁於徵的市場結果。
第二階段:
SSD推出的初期,確實市場經歷了一段短時間的適應期(約2至3個月),因為這是香港從未推出過的樓市徵稅措施,買賣樓宇行為變得審慎,需要考慮比較長期的樓市表現而落注,因為無論賺蝕,2年內賣樓都須繳交規定的稅項。不過,樓市在基本性的供應需求失衡的情況下,震盪了一輪短時間後,又開始飆升。
此時,香港特首候選人梁振英關注房屋價格飆升及基層貧窮,賺取普遍香港市民的好感,成功贏取高民望,再進而擊退另一特首候選人唐英年,於2012年3月25日當選特首。當時,筆者也拜倒在梁振英的「一張摺凳、一支筆、一本簿、你肯講、我肯聽」的選舉形象下,同時,梁振英在<明報>多次刊登長文分析香港時弊,也虜獲了仍然熱血的筆者芳心。在經歷過董建華年代的亂象及曾蔭權公務員治港的尸位素餐,梁振英的作法確實有一掃頹風,予人新氣象之感。
梁振英的高民望很大助力來自於他自謂不怕地產商,故他上任後自然需要打壓樓價,以實現他的選舉豪言。面對上任後半年樓價繼續攀升,2012年10月26日梁振英放出狠招,將SSD加辣變為Special Stamp Duty 2 (SSD 2) 加強版額外印花稅,又首次推出Buyer’s Stamp Duty (BSD) 買家印花稅,期望以SSD 2進一步壓縮市場上炒家的炒賣行為,再回應「香港樓比大陸人買貴晒」的社會論述,以BSD限制所有非香港居民的買賣行為。
至於第三及第四階段,下回繼續分解。
至於第三及第四階段,下回繼續分解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