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回接續上回”樓市怪現象:有形之手的思考藝術(上)”,其實所謂的樓市怪現象,源於政府伸手干預市場,理性買家被扭曲了的集體選擇。故此,繼續理解有形之手的思考藝術,有助梳理我們對現實的了解,進而思考自身於現在及未來的佈局。
本文分析第三階段:
第三階段:
在經過政府有形之手兩個階段的介入後,市場慢慢獲得了一種共識:政府無能力控制樓價,又無能力在五至十年內提供大量新增土地迎合需求(對於一至五年內的新土地,基本上可以用絕望去形容),只可以通過寓禁於徵的手段去壓抑買樓需求。
既然政府推出SSD1及SSD2去限制短期投機的買賣行為,又用BSD廓清外地資金投進本地樓市,本地的有心人自然利用這個集天時(供應不足)、地利(對本地市場及政策的熟識)、人和(沒有外來競爭者)的美好時光,去擴建他們的版圖,收集用以長期投資的樓宇。
在熾熱的樓市氣氛中,又以一百萬到四百萬的中下價樓成為資深物業投資者、入門物業投資者、上車人士的寵兒,貪其入場門檻低,轉手快,出租易的特點。
中下價樓,泛指一百萬至四百萬符合九成按揭門檻的物業,二百萬以下物業只需繳100元的印花稅,即使四百萬的物業也只需繳付樓價的2.25%(9萬元)作印花稅,中下價樓進入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,呎價甚至可比肩傳統豪宅價錢。
2013年2月22日,梁振英政府不能接受樓市持續上揚,這等於明目張膽的摑了以打壓樓市來獲取民意而上台的梁振英一巴,故再針對中下價樓的火熱,推出Doubled Stamp Duty (DSD) 雙倍印花稅,以遏止已有物業的買家持續增購物業的行為。當中又以200萬物業印花稅升幅最誇張,由$100上升300倍到$30000,400萬物業印花稅由$90000上升一倍到$180000,用以打擊越升越快的中下價物業。
下回繼續拆解最後的第四階段,將樓市冰封的終極招式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