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26日星期二

樓市怪現象:有形之手的思考藝術(下)

        最終回,將樓市冰封的終極絕招15% SD

        本文分析第四階段,亦即是最後階段:

第四階段:

        前文 樓市怪現象:有形之手的思考藝()” 提到梁振英以打壓樓市作口號,鼓動人心攫取民意,皇天不負有心有人,最終坐上特首寶座。然而,他將自己的政治命運與樓價綑綁,容不得任內出現樓價飛升的情況,故一而再(SSD 2 ),再而三 (BSD)的用行政手段,加徵樓市相關稅項,希望減慢樓市升幅。可惜,事與願違,樓價飛升連帶影響他的政治命運,民望屢創新低,更被個人誠信(我無講過我無僭建UGL貪瀆)、地下黨員身份、港獨(之父?)、雨傘革命等事件所纏撓。

        梁振英為尋求連任,在他特首權力能及的地方背水一戰,於2016114日推出15% Stamp Duty (15% SD) 加強版印花稅,所有非首置的香港永久性居民,一律須繳交樓價的15%作印花稅,以高稅率來禁絕樓市交投活動。

        15% SD等於收租6-7年的收益,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,買樓收租先要預交收益,所有長期投資者都嚇跑了;手持二層以上物業的業主不敢亂賣了,除非將兩層以上的物業都全賣出,否則,只要不符合首置身份,買樓要額外徵15%稅,即使有部份業主自覺有能力高沽低買,都傾向少做少錯,因為交易費用高,波幅要有20%以上才有賺頭 2%買賣佣金 + 15% SD + 律師費 + 租金收益每年2-3%),要一年內估中跌20%才叫平手,跌足25%才賺到5%

        15% SD一出台,買的人大幅減少了,賣的人也躊躇不前,令到買賣兩閒,成交量極低,成功將樓市冰封。梁振英可謂求仁得仁,一拍兩散,既然他不能如臂指使樓市表現,那就拆夥誰也不要沾甜頭好了。

        至於梁振英在2016129日表示因家事而不尋求連任,已經是後話了。至於聯名業主轉單名、近親不斷轉讓製造首置名額等,更加是後後後話了。畢竟,梁振英的15% SD終極絕招,已經從根本性上扭轉了香港樓市的生態,未來將另文分析。

2019年2月14日星期四

加徵入境稅是三贏方案


        隨著過境交通的日益完善及自由行要求落地深入的香港遊,自由行的蹤跡早已跳出傳統旅遊景點,深入本土體驗的自由行足跡已有過度侵擾港人生活之態,令港人怨聲四起,抨擊政府管治失效。

        當然,我們可以要求政府更好規劃及興建相應的交通、住宿、景點配套,奈何遠水不能救近火。我建議政府加徵遊客入境稅,更將稅金設立指定用途:部份發給港人以平民怨,部份增建配套以容納更多遊客。

        此方案是港人、政府、自由行共贏。一,港人生活空間得到改善,更有現金補貼實利,港人商家因訪港旅客質素上升而有機會多牟利;二,政府以實利籠絡民心,換取時間提升配套,更多了一個手段去調節遊客增長;三,自由行人士不會被港人怨懟,提升旅遊體驗。

        既然香港是一個資本主義城市,就用經濟手段去處理自由行人數及平息民憤,勝於夸夸其談只叫港人包容,實際是叫港人忍受高官的笨拙及無所作為的管治。

後記:本文已刊於2019年2月22日 <明報>

2019年2月7日星期四

樓市怪現象:有形之手的思考藝術 (中)

        今回接續上回樓市怪現象:有形之手的思考藝術()”,其實所謂的樓市怪現象,源於政府伸手干預市場,理性買家被扭曲了的集體選擇。故此,繼續理解有形之手的思考藝術,有助梳理我們對現實的了解,進而思考自身於現在及未來的佈局。

        本文分析第三階段:

第三階段:
        在經過政府有形之手兩個階段的介入後,市場慢慢獲得了一種共識:政府無能力控制樓價,又無能力在五至十年內提供大量新增土地迎合需求(對於一至五年內的新土地,基本上可以用絕望去形容),只可以通過寓禁於徵的手段去壓抑買樓需求

        既然政府推出SSD1SSD2去限制短期投機的買賣行為,又用BSD廓清外地資金投進本地樓市,本地的有心人自然利用這個集天時(供應不足)、地利(對本地市場及政策的熟識)、人和(沒有外來競爭者)的美好時光,去擴建他們的版圖,收集用以長期投資的樓宇。

    在熾熱的樓市氣氛中,又以一百萬到四百萬的中下價樓成為資深物業投資者、入門物業投資者、上車人士的寵兒,貪其入場門檻低,轉手快,出租易的特點。

    中下價樓,泛指一百萬至四百萬符合九成按揭門檻的物業,二百萬以下物業只需繳100元的印花稅,即使四百萬的物業也只需繳付樓價的2.25%(9萬元)作印花稅,中下價樓進入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,呎價甚至可比肩傳統豪宅價錢。 
        2013222日,梁振英政府不能接受樓市持續上揚,這等於明目張膽的摑了以打壓樓市來獲取民意而上台的梁振英一巴,故再針對中下價樓的火熱,推出Doubled Stamp Duty (DSD) 雙倍印花稅,以遏止已有物業的買家持續增購物業的行為。當中又200萬物業印花稅升幅最誇張,由$100上升300倍到$30000400萬物業印花稅由$90000上升一倍到$180000,用以打擊越升越快的中下價物業。

        下回繼續拆解最後的第四階段,將樓市冰封的終極招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