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4日星期一

一個香港,只有一個李嘉誠 (1)


        現世的人,我最敬重李嘉誠。一個香港,只有一個李嘉誠。

        李嘉誠傳奇,香港人從敬佩到祟拜,再到今天以李氏力場」相謔,其實都側面描繪了新生代香港人對於香港的核心精神「奮發賺錢,然後賺更多既錢」未如上代般認同。

       其實李嘉誠所包含的,絕不只是一個賺錢賺到成為傳奇既城市圖騰那麼簡單。我見到既野,你又見唔見到?決定高度的不是身高,決定高度的是眼界,眼界寬,自然看得遠。

        點解誠哥叫誠哥」,點解誠哥鍾意人地叫佢做「誠哥」? 
        1950年,誠哥22歲,問親戚借來5萬元(相當於2019年的1000萬到5000萬之間),創立長江塑膠廠,一步一腳印地由穿膠花大王走到華人首富。今天的22歲香港後生,還在排隊買喜茶」、「抱公仔影畢業相」、「打咭上IG」。

        1973年,誠哥45歲,中東戰爭導致石油危機爆發,油荒令塑膠原料短缺,誠哥當時既塑膠生意已經做到好大,面對行家生產停頓,交唔到貨賠錢賠到走佬。誠哥在油荒前已有預見,大手買入塑膠原料,佢淨係炒倉存既塑膠原料已經賺大錢。果時既香港,大把廠佬炒出口配額炒原料,印印腳發大達。

        誠哥不屑,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」。 

       誠哥主動幫助水深火熱的同業渡過難關,將自己的庫存以廉價轉讓予行家,又以自己的影響力幫助行家穩定塑膠原料供應。一聲誠哥」,當時個個塑膠廠商叫得心甘情願,「誠哥」當之無愧。 

       叫一聲「誠哥」,是認同誠哥的行事為人及他的生意手法,是一份溫度,是一種連繫,令誠哥想起當年風風火火的那些事兒,都如潮退去了。叫一聲「超人」,就見外了。

後記:為博文找配圖時,又想起第一次睇<投名狀>,久久不能自已,一來是因為我國有人才拍出優秀的電影,二來是裡面的故事太沉重太深刻,有機會再談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